来访者感觉有效却只来了一次,咨询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反思

2018-02-27 18:40:54425

以下为北京二期班在线答疑分享。1879计划的辅助学习策略中,提供每两个月一次的专家在线答疑,由学员提出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,专家在班级群里为大家做解答。在线答疑是1879计划课堂的延伸和拓展。摘取共通性的内容,以飨读者。

第一个问题

王秀民提问:

来访者咨询三次之后,约好继续再谈,当预约时间到了,来访者说我现在情绪挺稳定了,我不想再让自己去面对那些会影响自己的东西,对于这样的来访者,咨询师该如何选择最佳的处理方式?

廖凤池老师回答:

其实来访者来谈,到底会谈多少次,是相当不一定的。

我看到大陆很多都是用买套餐的方式,也就是说他一次可能付五次、十次咨询的费用,可以让来访者因为付了钱,就持续往下谈。但是在台湾,是不允许预收医疗费用的,也就是说你只能来一次收一次。

像这样子来一次收一次,来访者说不来就不来了。咨询师也没有权利,也不可以再要求他一定要来。但是有时候来访者会打电话来说,他觉得情绪稳定了,不要再谈,其实是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有一点不了解。

可能因为之前咨询师都在做情感反映,都在谈有困境的问题,所以来访者就会误解,来做心理咨询就是要不断的谈那些情绪事件。如果他觉得现在情绪稳定了,那一定是他想把它抛之脑后,不想再谈了。

事实上咨询并不只是在处理困境或问题,心理咨询是要从谈情绪开始,但是后面应该聚焦在个人成长,也就是说面对那些情绪事件,他可能会有新的觉察,可能对自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。

如果你的个人化技术用的好,其实谈到后来都在谈他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他想要当一个什么样的人?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谈那些事件。

我发现有的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很明显的偏颇,就是在解决问题。

虽然心理咨询也应该协助来访者解决他陷入的困境,解决问题,但是专业的心理咨询除了解决表面的问题之外,更重要的是增加自我觉察,然后让他能够成长发展,变成一个他更满意的自我。当来访者开始了解自己,觉察自己,对自我的觉察不断的扩展,他就会有动力,不断的自我探索,自我成长。

所以我觉得场面建构很重要,如果我们从一开头,跟来访者说明什么是心理咨询,说明我们不只是在解决问题,处理情绪,而能够谈到帮助自我觉察,自我成长。

如果每一次谈话能够有一些个人化进去,谈的比较深入,那么来访者就会逐渐把心理咨询看成是一个自我成长之旅,那自我成长不会谈三次就一定要结束,也不会因为情绪变得比较稳定,然后就觉得不需要再谈,对吧?

不过如果来访者的目的,真的就只是要处理他的情绪,那么谈了三次他的情绪稳定,说决定要结束,我们也应该尊重他。

所以这个问题,我觉得应该优先考虑尊重来访者的决定,其次就是要去思考,我们在跟来访者谈的过程,让来访者觉得心理咨询到底是在做什么?如果我们能够让他感受到,我们在帮助他自我成长、自我了解,那么这种谈三次就觉得不需要再谈这样的状况就会比较少发生。

第二个问题

张志芳提问:

1. 来访者通常会因为什么只来一次?

2. 如何在第一次咨询中触动来访者?

3. 会不会有一些比较关键的点是新手咨询师应该着重把握的?

我在接案中,感觉来访者很愿意说,而且因为我的咨询技术可以澄清一些他的想法,看到问题的一些新的面相。但是结束后,会说回去考虑考虑,然后就不来了。我自我反省原因,一是可能共情做的还不够,二可能是来访者顾虑费用。

连廷嘉老师回答:

有时候你在第一次谈的很顺利,是因为关系建立的不错,而且他的表面问题被你解决了,但是你没有让他看到更深入更重要的,没有从系统观里面看到他的问题。

在治疗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概念,就是我们在初次咨询时候一定要埋一些伏笔,有些东西在咨询过程中是没办法给的,所以我们在初次谈的时候就要理清楚。

那个伏笔就是,我们不仅可以解决他现在想要解决的问题。比如说小孩子成绩不好,可能只是不努力,但其实是因为家庭系统出了问题。

所以你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,要把这些问题稍微点到为止,而且埋一下伏笔,说下一次可能会针对这个再好好的谈。这样的话个案可能就会觉得我有成功经验,但我还有一些问题,来做咨询,我被帮助、被协助的几率会更高,所以他会更愿意来做咨询。

另外,咨询师也不要太过焦虑,因为不是每一个个案来谈就会一直谈下去的,有时候个案谈一谈,后来又会退缩。也不是因为你共情做的不好,可能是因为来访者本身比较没有动力,觉得还可以接受目前的状态。新手咨询师要学会调整一下。

另外一个新手咨询师常常出现的状况是,你们希望做个有用的咨询师。什么叫做有用的咨询师?你们好像是全能的,好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,有一个希望被对方喜爱,希望照顾对方,希望控制对方需求的愿望。但是在这个情况之下,反而会有些需求没有被满足。

其实我们咨询师是有其限制的,什么叫做有其限制?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我们可以帮忙他什么?有哪些东西是我们没办法帮忙的?你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,就要场面建构的很清楚,就是告诉他说,哪些东西我是可以协助你的?

一种可能是,继续谈下去,来访者的效益会很好。还有一种可能是,你已感染了来访者,来访者过度热心,也过度的依赖你,反而使他没办法自己解决问题。

有时候新手咨商师比来访者更热心,更努力的投入,可是当你们太努力投入的时候,其实是无意中扼杀了来访者学习技巧的能力,也失去了决定技巧的机会,反而使他的咨询缺乏动力。

另外一个可以思考的角度,新手咨询师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经验、架构来解释来访者的行为和感情。所以常常会将来访者所有的行为,纳在自己熟悉的架构里面,而忽略掉,有些行为可能是超越经验之外的。

所以不过度的解释,这样对来访者会更好。

还有一点我之前一直在强调的,在当下。

就是说,你要赶快进入情景之下,不要想太多,你要用什么样的策略?你应该在那个当下,去感受个案、反映个案,跟个案在同一个频率,就能够去感受这些痛苦。当你能够感受这些痛苦的时候,你就能够很自然的回应来访者。这些东西其实才是来访者想要的东西。

如果你接的个案,大部分都只来一次,你可能要去思考,是不是可以用焦点解决或者其他的方式,比较能够在第一次咨询就比较有好的效果?因为有一点成功经验,来访者比较愿意来咨询。

也就是你要去思考,如果你的治疗取向是属于比较慢熟的,可能一开始还在场面建构或者建立关系,但是来访者觉得速度太慢。

就像我常常在讲的,后现代的咨商概念已经改变了,你要有办法根据个案去做一些调整。也就是说没有每一个个案都是相同的介入方式。

所以你第一次就要很快去抓住来访者的主诉问题,他的困扰在哪边?我要怎么对症下药?咨询师可以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,一边收集资料,一边就要给一些简单的效果。